2020年6月10日,深圳证监局对辖区第一批重大违规私募基金管理人进行通报,事涉131家私募基金管理人。中金国瑞、新华财富等均位列其中,甚至有多达13家私募因为涉嫌犯罪被刑事追责。
在深圳证监局此次通报的131家重大违规私募基金管理人名单中,33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异常经营情形下未按要求提交专项法律意见书被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强制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4家私募基金管理人涉嫌犯罪进入刑事追责程序;82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因失联被中基协强制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2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因不能持续符合管理人登记要求被强制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10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存在同时通报两项以上的情形。

131家私募机构被违规通报的原因
因失联被中基协强制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2017年,中基协发布的《关于优化失联机构自律机制及公示第十一批失联私募机构的公告》规定,“自失联机构公告发布之日起,列入失联机构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满三个月且未主动联系协会并提供有效证明材料的,协会将注销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涉事私募机构列表:



异常经营情形下未按要求提交专项法律意见书
私募基金管理人被列为异常经营机构的原因通常有:被公安机关立案调查、被列为失信人、拒绝依法受监督、多次受到投诉等。2018年,中基协在《关于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异常经营情形下提交专项法律意见书的公告》中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未能在书面通知发出后的3个月内提交符合规定的专项法律意见书的,协会将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注销,注销后不得重新登记。
涉事私募机构列表:

涉嫌犯罪进入刑事追责程序
目前公示中并未提及私募基金机构涉嫌犯罪的事由。但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私募机构在募集资金过程中涉嫌刑事违法的概率较高。新华财富在2013年至2016年间,在未经过监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通过公开方式以高额回报做诱饵,向社会不特定人员非法吸收存款。而直至2017年9月,新华财富的很多基金产品并未如期兑付,这才使得投资人向警方报案。
涉事私募机构列表:

触碰监管底线的行为
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等都是属于触碰监管底线的情形,这也是中基协一直三令五申的监管要点,其违反了《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中第25条的规定。上述两点是私募基金有别于公募基金最主要的特点。
深圳证监局组织私募基金管理人开展自查自纠
6月11日,深圳证监局发布通知称,为切实防范化解风险,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深圳私募基金行业规范发展,根据证监会有关工作要求,深圳证监局决定组织辖区私募基金管理人开展私募基金业务全面自查自纠。
我们的观察
截至2020年4月底,我国私募基金管理人存量已经达到了24599家,总管理规模达到来了14.34万亿元,其中深圳存量私募基金管理人4542家,总管理规模1.8528万亿元。私募基金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系中比较重要的融资手段。
在私募行业发展过程中,部分私募机构存在为了募集资金不择手段,公开宣传、向非合格投资者募资的情形。这种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主要是证监局下探不到地方,而地方的金融办又没有执法权。近年来,中基协也一直在通过各种方法向投资者讲解如何选择私募基金管理人,同时也在加速加速私募基金的诚信体系建设工作。这一系列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私募行业健康发展。对此,我们将持续保持关注。